少年日报 | 在浦江学堂慢慢读国学 静待花常开

2018-03-29

上海有一个浦江学堂。一开班报名,分分钟爆满,更值得一提的是,学堂三年内不收一分钱学费。

同学们在学堂里读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家经典,与两千多年前的圣贤对话;同学们走进曲阜孔庙,顶礼膜拜大成至圣先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同学们还组建国学故事百人团,走进社区、学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接力公益行动。

浦江学堂是一个对青少年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公益性教育平台,由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教授在浦东图书馆创办。五年来,已在北京、芜湖、武汉、合肥等地开班,全国共有1462名学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发生在浦江学堂里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329124158.jpg

有一种美好的生活习惯叫学“国学”

走进浦江学堂就像“穿越”到了古代学堂。同学们坐在学堂里,跟着“夫子”学习学习《论语》原著,听“夫子”讲析《论语》中的历史背景和典故。

课后,同学们不忘诵读古籍经典。每天早上同学们用“晨读”《论语》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大家会自觉地上传自己的诵读音频到班级群进行“打卡”。“夫子”会对每个同学的咬字读音,平仄节奏进行点评。有些已经从浦江学堂毕业或移民国外的同学依旧坚持加入到每天班级的诵读接龙中。国学诵读已成为了浦江学堂学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李泊廷今年7岁,读小学一年级。他曾在《诗书中华》节目中,用《蜀道难》挑战主持人骆新。去年8月李泊廷开始在浦江学堂学习。开始时,泊廷诵读《论语》结结巴巴,一次诵读上传作业要反复诵读三十几遍才能无误,现在他读几遍就可以背诵一个篇章。李泊廷很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小小年纪的泊廷说,他要做一个君子,所以现在愿意勤奋,愿意坚持。

学习《论语》让李泊廷与众不同。早上在校门口同学们要向轮值的老师问好,李泊廷不但问好还会鞠躬行礼。同学们见了有的会好奇,有的会笑他,李泊廷却依然故我地独自鞠躬行礼。因为他心里有“温良恭俭让”。

学了《论语》,李泊廷对古代遗址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乘地铁,他看着电视屏幕突然说:“妈妈,我要去嘉定!”妈妈问:“为什么呢?”他说:“因为那里有孔庙啊!你看,屏幕上在播,而且浦江学堂的刘老师也曾推荐我们去看看。”李泊廷的意识里,出游不再只有游乐园,他对传统文化有了仰慕之心,愿意去探寻。


微信图片_20180329124206.jpg

有一些优秀品质来自“国学”的春风化雨

浦江学堂的学习和学校教学有什么区别呢?浦江学堂的老师告诉记者,走进学堂的孩子,在5年的时间里要系统地完成7本国学经典原著的学习。首先,进行“养正”,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培大”,培养大格局,让孩子拥有开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

峻图班黄心语同学在浦江学堂学习已两年多了。刚学《论语》那会儿,有一天黄心语爸爸开车送她和同学一起去参加表演。同学因为一件小事,扇了黄心语一记耳光。黄心语并未因此哭闹。爸爸不解,心语却心平气和地说:“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和她打一架,并不能真正地帮助她,如果能通过这件事让她明白道理,她就能做到‘有耻且格’了。”

去年,心语换班主任了。同学们因为很喜欢以前的班主任,于是在微信里拉群,反对新班主任。心语悄悄地向新班主任汇报了这件事。新班主任很巧妙地处理了这次风波。得知此事后,妈妈问心语:“不是说告密的孩子没糖吃吗?你为什么要去告诉老师呢?”黄心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虽然我很想念以前的班主任,也知道要团结同学,但是拉微信群反对老师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这样对大家都不好。我想这件事应该让老师来处理。”

“看到孩子能张弛有度、一丝不苟地追求善,我感到很欣慰。我想这就是学习经典的力量。”心语的妈妈说,“向善”是浦江学堂给孩子最好的馈赠。


记者 杨嘉璐


微信图片_20180329124209.jpg

孩子们眼中的“上善若水”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撰写的经典。五六年级的同学学习《道德经》能理解吗?他们又会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呢?看看浦江学堂明和班的同学们的观点吧。

阮一淳(12岁)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们洗东西时,水把东西洗干净了,自己却变脏了,所以说水很伟大,也很无私。水虽然这么伟大,但却很谦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从来不争。水有许多美德,我们要向水学习。

吴则昊(12岁)

水,一心奔向大海,证明它有远大的志向,有笃行的思想。水日夜不停地奔流着,最终流入大海。曹操的《观沧海》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水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变得博大。


2018-03-16 少年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