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大道而大同--和女儿一起修习《论语》有感

2017-11-08

与浦江学堂结缘始于约两年前。在参加母校的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时,听到了鲍鹏山老师的讲座“先秦诸子的智慧”。鲍老师是我一直非常崇敬的一位学者,这也是有幸第一次面对面聆听他的讲座。当时鲍老师从诸子的智慧中总结凝练了人生的经验:信仰、态度、境界、思维和方法,并分别予以讲解,其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段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孔子在困境中仍然安贫乐道,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小人在困厄中则不会坚持道义,而是会在权力、利益的诱惑之下胡作非为。鲍老师还提到了他创办的公益机构浦江学堂,希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将优秀的中华文化、经典作为其知识、价值和文化的体系。由于我自己一直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也想寻找一个较好的教育机构让孩子从小修习,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国学班又良莠难辨,因此浦江学堂的出现,仿佛一道清流,出于对鲍老师的信任,我当时就决心要让小女儿去上(可惜大女儿已经超龄了),于是便关注了浦江学堂公众号,在逐渐的了解中慢慢地等待下一次的招生。

终于在去年五月等到了浦江学堂的招生公告,立即给小女儿报了名。之后在家长宣讲会上听鲍老师详细说明了浦江学堂的宗旨养正(正当、正确、正义)、培大(心胸宽广、目光远大、对人宽容)。鲍老师说曾经有人问:做好人读《论语》可以,读《圣经》也可以啊,为什么一定要学《论语》?他的回答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精神上始终会存在漂泊感而没有归宿。如果只过圣诞节、复活节而不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那就不是中国人了。后来带着孩子一起面谈时大概是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打动了面试官,孩子终于被录取了。

说来惭愧,我自以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略知一二,却未曾认真完整地修习过论语。在这一年和小女儿一起修习的路上,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为什么有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而至近代的钱穆等一代代的鸿儒大家追随弘道,而历代帝王又将论语等儒家思想学说奉为圭臬,有出于统治、驭人的目的,也一再证明其价值所在。但由于儒家思想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一路行来,又在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中成为了封建腐朽的同义词而被打倒颠覆,我们一度把自己民族的瑰宝视为敝屣而丢弃,而反反复复之后,又返璞归真,认识到论语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体会到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不是一时一世的轰轰烈烈,而是流芳百世的真善美本源。

认真修习了《论语》之后才知晓,孔子对于学习、为人、治国、朋友之交、孝悌之道,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如: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有教无类

●       君子不器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德不孤,必有邻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着正义感的谦谦君子,德高、仁义、好学、善思、自律、孝悌,不为权势、利益所动,崇尚教育平等并亲自践行,开启了平民接受教育的历史。

        我们仿佛也一直误解了孔子,以讹传讹,如:

●       以德报怨。《论语》的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罪行的姑息和宽容是助纣为虐,以德报德才是正道)

●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两遍就够了)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孩子长大后可以离开父母远行,只是要记得让父母知晓去向,常写书信回家,不要失联了)

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我们可能大多是一知半解的。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半世人生之后,温故而知新,才又有了更深的领悟。

在和孩子一起修习的这一年中,我也很欣慰地看到了她的成长。有几次她没有信守承诺按时完成作业或玩电脑超时,我批评她时说了一句“言而无信”,孩子就会自觉地接下去:“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孩子在跟着全家去给外婆扫墓时,看到墓园门楣上的一句话,脱口而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而在肃穆的苍松翠柏之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更让她多少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曾经问过她学习《论语》后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答:“君子不器。”再问她为什么,孩子说:“君子不能像机器和工具一样只会做事,要有良心。”看着她纯净清澈的双眸,听到天真无邪的童音说出这样的话语,我竟然莫名地感动,发自心底地感谢孩子的老师,让她能学习到这样的人生哲理。孩子的领悟力有限,尚未经历人生的风雨沧桑,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在童年记忆力黄金时期的修习,能让他们先诵读记忆,长大了以后其义自见,某个场景、某种经历就会带给她穿越千年的心有灵犀。我一直很赞同鲍老师的话:知识是力量,良知善念才是方向。相信从小修习《论语》的孩子,会成长为正人君子,心怀仁善,诚信守诺,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上周末跟随浦江学堂一起去了山东曲阜、邹城参加修习《论语》的结业典礼及祭孔大典,拜谒了孔府、孔庙、孔林及孟府、孟庙。孩子们上课时,我们家长在看电影《孔子》,看到孔夫子在满怀治国理想未果而被迫周游列国,在漫天风雪中断了粮,弟子们病苦绝望,在穷途绝境时孔子仍坚守信念的镜头,忍不住潸然泪下。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此情此景,又回想起两年前鲍老师的讲座,更深切地感受到鲍老师身上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的良知、信念、担当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孟府出来,走到停车场时孩子急着要上卫生间,回来时我们乘坐的2号车已经满座,导游让我们去坐6号车。而下车之后找了一圈才发现6号车已经开走了。然后我们找到了7号车,此时车上的乘客还没有出来,吃不准几点钟开车,我们担心误了午饭和火车,这时孩子非常着急。好在不久7号车的乘客陆续出来上了车,而且车上还有空座。上车之后,我和孩子说,遇到事情先不要着急生气,而是要想办法解决,现在问题不是解决了么?孩子也领会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道理。

在结业典礼上,孩子们齐声背诵着我很久以前便铭记于心的《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更是令人感动、震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小女儿在国外出生,长大以后会是个国际人,希望她能够在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博采中西文化之长,自信、自立、自强,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复古,那只能是倒退、复辟,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把三寸金莲、贞节牌坊也当作妇女守则,把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还视作孝道而加以宣扬。同时也要对西方先进的文明、文化兼收并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明及法治,才是正确的方向,才能真正地惩恶扬善,实现公平正义。我在工作中接触过欧美亚太的各国同事,感受到唯有对本民族文化深刻领会,有自信心,同时对西方文化了解包容,才能赢得尊重。


在陪伴孩子修习《论语》的过程中,一个遥远模糊的身影时常会出现在我的眼前。两个世纪前,有一个名叫丁龙的华工,在美国人卡朋蒂埃家里做仆人。主人卡朋是个大公司的总裁,经商成功,但视财如命,脾气暴躁,有一天心情不好,醉酒后对所有的仆人破口大骂,次日清晨,当所有人都离去时,卡朋发现只有丁龙还在,而且还像往常一样,为他端上了美味的早餐。当卡朋讶异时,丁龙淡泊地说,虽然你确实脾气很坏,但我认为你毕竟是个好人。孔子曾说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不能那样突然离开你。在卡朋得知丁龙及其父亲、祖父都不识字,而这些道理都是家里一代一代口口相传时,他彻底震撼了,没有想到丁龙这样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竟然有这样纯朴正直的内心、卓越的品格和忠诚的行为。从此主仆二人不离不弃,成为知己。丁龙克勤克俭,忠诚伺主,终生未娶,晚年的夙愿只是想请主人出面,把他一生积攒的血汗钱,全部捐献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让美国人能了解中国。那一年,清政府刚刚签下了《辛丑条约》,在西方人眼中落后愚昧的中国,如何能在美国的知名学府中得到一席之地?当众多的美国人都很疑惑于这个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时,卡朋说:这是一个罕有的、表里一致、中庸有度、虑事周全、勇敢仁慈的人。而卡朋的感动和执着,最终促成了这项善举,并且他本人追加了大笔捐款,而且坚持以丁龙的名义捐赠。之后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走出了胡适、冯友兰、徐志摩、宋子文、马寅初、陶行知、潘光旦、闻一多等等,照亮了一半的民国文学史。

                     

当今的世界还不太平,极端宗教、恐怖活动、战乱、危险还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理智、冷静、独立思考,恪守为人之本、中庸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浦江学堂有鲍老师这样的领路人,还有热心的企业家赞助和敬业的老师传道。德理班的郭老师学识渊博,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特别是对孩子们耐心细心,诲人不倦,历史故事信手拈来,生动活泼的讲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了历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人生的道理。在讲解“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一则时,郭老师从商纣王、比干讲到了封神演义,武王伐纣,安阳殷墟,甲骨文等等,孩子们受益匪浅。赞助人李大伟先生是事业有成的教育行业企业家,在见多了富而不贵、为富不仁的富豪之后,感动于其贵其仁,在于有学识、有情怀、有担当、有远见,感慨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就在于当世风不古、礼崩乐坏时,仍不乏仁人志士,让我们的社会良知长存,希望不灭。

感谢家委会的热心妈妈爸爸们和班主任彭老师,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后勤保障才能让孩子们专心认真地学习,让我们一起完成这次结业和祭孔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年只是终生修习《论语》的开始。两千多年后,天下大同的理想仍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修习,寄望未来,只要我们仍然有信念,有情怀,有希望。

                                                                                   


附记

以上是为浦江学堂德字级《论语》结业所写的感受。需要说明的是,鲍鹏山老师曾经解答过关于浦江学堂和现行教育体制关系的问题:

• 浦江学堂不影响现行的教育体制,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不可以让孩子学会对抗学校和老师,不随便做减法,因为不知道以后哪个功能是重要的、有用的;

•   不可以让孩子们没有学籍;

•   不可以没有家庭生活和天伦之乐,否则孩子们将来会没有对家庭观念的认同和幸福感;

•   不可以没有其它学科,现代科学知识、外语等也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不可以没有与同时代人生活的经历,否则会变成另类,很难为人群接纳。

所以鲍老师即使认为现行的教育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改进,也并不主张如另起炉灶、让孩子们脱离现行的学校体系而进入全日制私塾的模式。

对此我也深感认同,特此说明。

德理班学员家长  刘晶芳

2017年7月12日  丁酉夏




分享